第06版:聚焦通许 总第16343期 - 2024-11-20 编印

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天
刊发日期:2024-11-20
作者: 赵虎 通讯员 罗青春

全媒体记者 赵虎 通讯员  罗青春  文/图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在通许县冯庄乡陈庄村的田野上,驻村第一书记卢方超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位来自开封市财政局的年轻干部自踏足这片土地便将满腔热血和无限希望倾洒在这里。

7时许,当村庄还沉浸在宁静之中,卢方超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坐在办公桌前,讨论、安排这一天的工作:村内下水道项目进展情况,产业大棚的实地查看、困难群众的走访调研、医保政策的入户宣传以及晚上的工作总结。每一项任务都关系到陈庄村的发展,所以卢方超都力求做到精准高效。 

8时,卢方超开完晨会,便匆匆忙忙来到了村内下水道施工现场。陈庄村原有的排水系统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排水需求,特别是在汛期,村内道路积水严重,不仅影响村民的出行安全,也对村庄的环境卫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今年,卢方超为解决这一难题,争取了8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翻修村里的排水系统。因此,修建高效、科学的下水道排水系统,成为解决村里排水问题的当务之急。 

9时30分许,在一座番茄大棚内,一排排翠绿的番茄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里是陈庄村致富的希望之地,是村民的“绿色银行”,也是卢方超最为牵挂的地方。他仔细检查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与种植户亲切交谈,询问他们遇到的困难,并现场给出解决方案。卢方超始终坚持深入田间地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农业生产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引导村民走向致富路。 

近年来,冯庄乡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冯庄乡党委坚持“强链、延链、补链”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扶持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产业种植。如今,在陈庄村蔬菜产业大棚里的黄瓜、芹菜、番茄等10多种蔬菜,从种苗繁育到种植、销售已形成产、存、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陈庄村的产品已经走向了全国市场。 

午后,卢方超带着笔记本开始走访困难群众。他每走进一户村民家,都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大娘,我来了。”卢方超的声音温和而亲切。听到声音,王大娘抬起头,脸上绽放出慈祥的笑容:“哎呀,是方超啊,快来坐,你怎么又来看我这老太婆。”“大娘,我今天来,就是想看看您的身体最近怎么样?这几天天气变化大,您可得多注意啊。” 

政策的落地生根,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卢方超坚持做好政策的上传下达工作。在赵大娘家,卢方超详细讲解了今年医保政策的新变化,应该注意的几个事项,缴纳渠道和缴纳方法等。每一次握手、每一次微笑,都是卢方超与村民之间情感交流的见证。 

夜幕降临,当村庄归于宁静,卢方超坐在书桌前,开始了他的工作总结。他回顾一天的工作,从调研产业大棚到走访群众,从政策宣传的效果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每一项都记录在案。在总结中,他不仅反思了今天的不足,更详细规划了明天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 

这就是卢方超的一天。他的每一天,都是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守与奉献;每一步,都是对村民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承诺。在这片土地上,卢方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也照亮了陈庄村走向美好未来的道路。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如今的陈庄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民风淳朴、安居乐业。该村已建成占地面积520亩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冷暖大棚126座,100吨冷库一座,一家农产品深加工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

本稿配图均为卢方超的工作瞬间。 

返回上一页 总第16343期 - 2024-11-20 编印

您查找的关键字为“健康”,为您找到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