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任
暑期到来后,旅游市场日益火爆,住宿作为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服务质量尤其是卫生状况,关系到每位旅客的旅行体验。近年来,从床单未换、毛巾复用,到一次性用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关于酒店客房卫生状况的质疑声频频出现。(据7月16日《工人日报》)
酒店卫生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从民宿到经济型酒店、豪华型酒店,都被曝光过酒店卫生问题。如在2018年,就有人曝光了多家五星级酒店存在的卫生问题。类似的问题隔一段时间就会被集中曝光一次,让人看到酒店卫生乱象并非个案,而是较为普遍的存在。
酒店卫生乱象难除,与缺乏必要监管有很大关系。比如对酒店布草的清洗缺乏必要的监管,酒店布草清洗过程难以做到透明化,酒店自然没有动力抓好这些“看不见”的卫生问题,而只注重将酒店尽量装饰得富丽堂皇,这在酒店业是一个通病。而酒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一些小型酒店和民宿证照不全,处于监管盲区,等等。
酒店卫生乱象侵犯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安全保障权,作为经营者、服务提供方的酒店,有责任尽好安全保障义务,保护好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酒店行业有必要借鉴餐饮行业的“透明厨房”做法,让保洁过程做到透明化。比如像此前武汉一个绿色洗涤基地就推出“床单芯片”,每一条毛巾、每一张床单都“植入”了芯片,印上二维码,住店旅客扫码即可获知相关洗涤信息,从而能够让“一客一换”透明化。这样的做法就值得推广。
广大消费者要增强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对于发现的酒店卫生、安全等问题,要及时保留好相关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消费者积极维权也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倒逼酒店提升服务质量,杜绝卫生乱象。
相关部门需对酒店实行有效监管,完善全流程监管机制,有必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酒店卫生管理标准,同时还需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
清除酒店“卫生死角”需先清除“责任死角”,倒逼各方守土有责,强化酒店卫生管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要升级监管技术和手段,找到趁手、好用的“扫帚”,“扫帚”到了,才能清除掉藏污纳垢的酒店“卫生死角”。
关注“汴平”
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