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近日,一则“为65岁母亲和年迈外婆租房3天被拒20次”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其实,在租房市场一直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宁愿让房屋闲置,也不愿出租给老年人”。这虽然深深刺痛了老年人的心,但也真实揭示了中国老年人所面临的租房困境。
为老年人租房,3日内遭遇20次拒绝,再次凸显了老年人在租房市场所面临的困境。其实,不仅线下租房如此,一些租房App也对老年人租房不“友好”:租房者年龄一旦超过40岁,合租就会受阻;然而,超过60岁的老年人在使用App进行整租时,也遭到了拒绝。
中介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对房客的年龄并不特别关注,而房东则不然。他们通常不愿意将房屋出租给年长者,这背后有他们的顾虑:首先,房东担心年长租户在租赁的房屋中发生意外伤害,这可能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其次,房东忧虑年长租客在房屋内离世,这可能会导致房屋被标记为“凶宅”,影响后续的出租或销售。此外,房东还忧虑年长租客可能面临经济能力的局限、信用记录不佳以及存在拖欠租金后不愿意搬离的风险。一些房东还担心长期租住的年长者可能会使房屋产生异味,影响房屋后续出租。
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全国人口的15.6%。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老年人在租房过程中遭遇的歧视问题,其解决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房东,而应由相关部门拿出解决办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愿意将房屋出租给老年人的房东提供税收优惠;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专门针对老年人租房时的意外伤害保险产品。地方政府可以整合适老化房源信息,提供法律咨询、医疗急救联动等增值服务,打造老年友好型租赁生态。此外,地方政府可以为老年群体定制一批公共租赁住房,或者购置部分商品房,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租赁选择。《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指出,指导各地在公租房保障中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予以优先配租。
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会加快。实现老有所居,让租房市场对老年人更友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托举。